王思华,又名王慎铭。(1904-1978)。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王滩乡十家子村人。曾就读于北京大学,经常与李大钊接触,逐步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1926年赴法国、英国学习期间,着手翻译马克思的《资本论》。1930年冬,思华回国后应聘于北平大学和中法大学,任政治经济学教授,同时参加了地下党组织——左翼教授联盟。在中共组织的帮助下,他与侯外庐合作,继续翻译《资本论》。
1934年冬,思华因参加情报工作被捕。保释后,仍在北平参加革命活动。他参加了“反帝同盟”、“抗日救国会″等组织,并被选为北平第二战区动员委员会委员。“一二·九”学生运动时,积极支持学生的罢课斗争,帮助进步学生去战区参加抗日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沦陷,思华于1937年9月奔走赴延安,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分配在中央党校任政治经济学教员。他团结同志,努力工作,很受尊重,在学员中享有较高威望。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开始,中央决定加强对中国经济、中国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思华时任中央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室主任,参加了对陕北绥德专区的农村调查工作。1943年他兼任西北财经办事处计委会副主任。
抗战胜利后,思华任辽西行署、辽北省政府秘书长兼民政厅长。1947年底任黑龙江省副秘书长、东北财委常委兼东北统计局局长。
1951年,在全国财经统计会上,思华建议成立中央统计局,统一领导全国统计工作。1952年国家统计局成立后,调任思华做工业统计方面的领导工作。任命为副局长。
1956、1957两年中,思华先后赴苏联和印度考查。回国后,他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抽样调查。1961年,党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而当时的统计数字在“高指标”、“浮夸风”的影响下,严重失实,统计工作亟待整顿。思华接任了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的职务。他坚持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观察和统计监督,为此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议。
思华曾组织编写了《十三年来我国统计工作经验总结》,此为中国统计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文件,对统计工作建设起了重要作用。1964年,思华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文化大革命”中,思华被撤销了党内外一切职务,身心受到极大摧残。打倒“四人帮”以后,他又开始思考如何整顿被搞乱了的统计工作。思华在近30年的政治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写出了《大众资本论》、《怎样研究资本论》、《关于法币问题》、《政治经济学教程》和《资本论解说》等重要著作及文章。
1978年,思华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当时虽身患重病,仍带病参加了大会。7月,思华病情恶化,不幸于23日逝世,终年74岁。党和人民给予他很高的评价,悼词中写道:王恩华是我党的好党员、好干部,也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统计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