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共和的缔造者孙中山先生一生奋斗为两件事:一为了推翻腐败专职的满清封建王朝,二为建设一个强大富强的中华民国。
在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争取复兴的艰苦过程中,他的足迹几次踏上唐山这个工业重镇,两次亲临开滦煤矿。
第一次来开滦是在辛亥革命以前的1894年6月间,孙中山“北游京津,以窥清廷之虚实”怀着对洋务派的幻想,到天津上书李鸿章,在陆皓东陪同下曾到唐山。
孙中山之所以顺道来唐山,是因为在他的思想中唐山地处京畿要地又有中国最大最早使用机械开采的开平煤矿,还有机车制造,水泥等在国内知名的近代工厂,对中国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立即在欧美各国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各国支持,29日在南京举行的17省代表会议上,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由于立宪派和其他旧势力对袁世凯的支持以及革命党人的妥协态度,孙中山被迫与1921年2月13日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以自代。3月8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在这种背景下,孙中山先生与1912年9月24日第二次来开滦,这次是应袁世凯之约北上的。袁世凯为了平息革命党人的愤恨,授予其全权筹划全国铁路之权。他借此机会来到开滦,决心走实力救国之路,一同来的还有黄兴、宋教仁、胡汉民、王宏惠等。在唐山他们受到了热烈欢迎。在考察了铁路、开滦煤矿、启新洋灰公司后来到了唐山矿学堂向师生们发表演说。他说:“国民革命需要两路大军,一路进行武装斗争,建立平等自由的中国;一路学习世界先进技术,改变国家的贫穷落后的面貌......,”他还说:“要中国强大起来,就需要修铁路十万英里,公路100万英里,希望大家努力向学,一身许国,承担起历史重任。”开滦至今保存有孙中山这次来开滦的照片。
在孙中山写就得《建国方略》一书中提出要建成南方、东方和北方大港。目前这三个海港都已经建成。而孙中山生前提出的北方大港和铁路计划,恰恰都和开滦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庞大的铁路计划的源头——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由开滦兴建;最早的蒸汽机车由开滦制造;中国最早的北宁铁路也是由唐胥铁路逐步延伸从此揭开中国铁路序幕的。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但孙中山先生两次来开滦的情况人们至今难忘。正如胡锦涛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会上所说:“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在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上,这一精神遗产仍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