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花

2014-08-04

杜春花,原范各庄矿食堂糕点组组长,全国先进女职工,199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杜春花,女, 汉族,1952年1月19日生,籍贯唐山郊区后营各庄乡,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入矿,1986年始范各庄矿糕点组组长,直至退休。

杜春花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矿山女工,自入矿那天起,就把自己深深植于矿山的沃土中,她以对矿山纯真质朴的感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无怨无悔地默默奉献着。“在人的一生中,谁都有可能遭受不幸,但这并不能成为自己消沉的理由,关键是你如何去战胜它,我要做生活的强者。”这是一名矿山女工朴实无华,掷地有声的话语。

杜春花的家庭是不幸的,她父母早亡,公爹工亡,婆母有病,丈夫又因工负伤,下肢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全部家庭的重担都压在她一人身上。矿领导为了照顾她,将她从古冶糕点厂调至范各庄矿行政科食堂,并安排她在家专门伺候丈夫。杜春花面对这残酷的现实陷入了极端痛苦之中。她想,我只有32岁,又是一名共产党员,不能就这样心安理得地接受组织的照顾,在家服侍丈夫一辈子!我要把事业、家庭两副担子一齐挑起来,做个生活的强者。她把自己的想法向领导作了汇报,又耐心地做通了丈夫的工作,从此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矿上领导安排她在食堂糕点组工作,并嘱咐她时间上可以自己掌握。杜春花不愿做特殊职工,工作中和其他职工一样严格要求。每天她早晨5点起床,先为丈夫刷垫子,准备好早餐,再把洗好的水果、滋补品等放到丈夫面前,然后上班。中午,她在食堂买来可口的热乎饭菜送到家中。晚上回来为丈夫擦洗身子,洗衣服,每天都要忙到夜里11点多。

家庭的重担并没有压垮杜春花的事业心。她发现食堂主食花样品种单调,心想:“职工生活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我有制作糕点的技术,应该派上用场。”矿上没有模具,她想方设法从几十里外的地方买来,一边干,一边教徒弟,当第一次把几十斤糕点拿到窗口,不到20分钟就销售一空时,她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1986年10月,杜春花和其他两位同志,被选派到北京为全国煤炭工作会议的700名代表做点心,人员少,工作量大,每天最多休息5个小时。大会中途休会一天,安排去游览。杜春花心里惦记丈夫和孩子,头天晚上乘车回到家中,抓紧为丈夫洗好衣服、被褥,中午按时返回北京。她们出色的工作,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1987年春节前,为了完成两万斤糕点的制作任务,杜春花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带领12名同志分三班作业赶制糕点。窗外,北风凛冽,雪花飞卷,加工间里,她们只穿着单衣还汗流满面。杜春花为了抢时间,一马当先,下料、和面、装箱,哪道工序脏累,她就出现在哪里,一天也没有休息,有时甚至连饭也顾不上吃,提前9天完成了糕点制作任务。

长期地超负荷工作,使杜春花患了低血压病。一次,她正在班中和面,突然心里发慌,虚汗淋漓,经医生检查,低压50,高压90,心率45次,医生劝她尽快休息,可杜春花注射完葡萄糖,吃了药,又悄悄回到工作岗位上。


她是一个称职的女工,可欠儿子的却很多很多。那年“六一”儿童节,儿子发高烧,躺在床上哀求说:“妈妈,今天就别上班了,在家陪我一天吧,只一天,行吗?”看着脸蛋红红的儿子,杜春花眼泪夺眶而出,可一想到还有更多的孩子等着吃节日糕点,她还是狠心离开了孩子赶到矿上。熟悉杜春花的人都知道,她平均每年献出轮休40多个,从没索取过任何报酬。

为了解决好井下职工就餐难的问题,矿上购置了电烤箱、电温箱等设备,并请来了面包师教授做面包技术,可是由于面包粉成本太高,货源又短缺,很难保证供应。杜春花看在眼里急在心中。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摸索出一条用普通粉制作面包的路子,使职工们可以长期吃到口感柔润、香甜可口的面包。在此基础上,她又试制了夹馅面包、椰蓉面包等8个品种,深受领导和职工的赞誉。

由于杜春花心系职工,不求索取,只讲奉献。她先后获得局、市级标兵,优秀党员,“三八”红旗手,服务明星和省级劳模,“全国先进女职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一个又一个殊荣。


分享